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北京市科研平台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能源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保障能源发展和经济安全,实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2005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作为国家能源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起草《能源法》的重要决定。2005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组织的“国际能源资源形势和我国能源资源战略”的集体学习中指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提升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列出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能源被列在第一位。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六部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设想。

  北京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能成为今后影响北京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对于北京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6年初,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制定北京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会议上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体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运用科技手段,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全社会都来节约资源,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

  2005年5月,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北京是一个能源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同时又是一个能源资源消费很大的城市,能源资源问题一直是困扰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城市对北京尤为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基本思路,根本上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人口、能源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内涵与外延、建设与改造的关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两大任务。其中能源发展与循环经济的运行、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有密切的关系。2006年4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方向”中,提出了攻克一批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的设想。

  北京市发改委于2006年初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北京市能源利用现状特点、能源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和战略措施》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北京市能源消费现状,提出了北京市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及北京市能源发展的战略措施,引起了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将成立 “北京能源安全与经济运行领导小组”,组织与协调北京市发改委等6个职能部门来保障北京市的能源安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此外,2008年北京市将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有许多与能源发展相关的课题需要进行研究,一是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的电力安全保障机制问题,二是按照申办奥运会报告中提出的“绿色奥运”规划,各比赛场馆的绿色电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占总使用电力的20%。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于2005年8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侧重研究北京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能源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将依托华北电力大学,紧密结合北京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专业和学科的综合优势,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设计,充分利用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参照北京市发改委于2006年初向北京市政府提交了《北京市能源利用现状特点、能源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和战略措施》的研究报告,为构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在能源发展领域进行原创性的学术研究,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服务,为北京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一)北京电力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电力的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首都的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基于首都的能源现状、能源结构和能源储备,北京应该把电力作为主要的基础能源,把发展电力作为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北京电力供需的预测方法研究。(1)电力电量需求预测研究。北京电力需求量预测可以按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采用弹性系数法和国民经济部门分析法,通过对北京经济增长的预测来确定电力需求量的增长程度,根据弹性系数,进行电力需求量预测。还可以根据工业、建筑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部门、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商业、餐饮业和仓储部门等进行分行业电量消耗预测,再进行汇总。(2)电力电量供应预测研究。统计北京地区各电厂的容量、厂用电率、最大出力、机组可用小时数,就可以计算这些电厂的年电力生产量、最大供电能力;统计山西、内蒙电厂直接送往北京的合同电量、最大出力、输电能力等,就可以计算外地送往北京的年电量和最大供电能力。由此就可以计算出北京地区的电力电量供应能力。

  2.北京电力安全的预警机制研究。根据北京地区电力电量的供应能力、需求水平,结合天气、气候、电力故障等随机因素,对电力消费尖峰期和突发性灾变事件建立实时预警模型,并建立分级预警实施方案。

  3.北京电力安全的应急机制研究。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电网灾变等突发性事件,研究电力供应事故或电力短缺应急处置预案,包括备用机组、黑启动、可中断负荷的排序等。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力安全保证措施研究。近十年来,世界各地的电力输电网络不断发生严重故障,如1996年美国西部的大停电,2000年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2003年的北美大停电,2005年的伦敦大停电,2006年的东京大停电等,一系列的停电事故表明电力市场在追求经济性的同时,必须首先保证电力系统的物理稳定性。北京应该注重吸取国际经验教训,制定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预案,用于处理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大面积停电事故。事故发生后,电网、电力企业应及时启动预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调度。

  5.北京电力安全的调控机制研究。北京作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应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节约电力和能源再生利用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模式、多渠道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从而保证电力供应的价格稳定和安全,提高电力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将北京建设成为能源节约、环境清洁型城市。这其中包括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能发电等的开发政策,以及新能源上网价格、用户分时电价、可中断负荷价格研究等。

  (二)北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以高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的通过,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为北京市进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

  1.研究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和相关立法。一方面降低能耗,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另一方面加紧开发新能源,加强高新技术在能源供应和消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探讨实行政府补贴、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绿色电力配额制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建立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长效机制,逐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保障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京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通过科学管理和采取综合措施,探索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新途径。要把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纳入北京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规划,制定符合京郊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的规划和目标,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措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充分保证郊区能源供应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品质,提高和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可再生能源由过去单一的农村生活用能向在农业生产用能方式的转变,带动和促进郊区生态型都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北京市节能政策、立法与保障机制研究

  北京是一个能源消耗特大型城市,同时又是能源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煤、电、油、气等能源对外依存度高。2005年夏季预计用电最高负荷将达到1070万千瓦,缺口近100万千瓦。北京的人均淡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8,世界人均水平的1/30,这意味着能源消费强度和单位产品能耗上都高出国际平均水平,因此节能的潜力和经济效益的前景十分可观。节能是第五大资源,是中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核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是一种资源耗竭型、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建立和完善北京市,节能政策、立法与保障机制研究是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方向主要内容有:

  1.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研究北京市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来贯彻落实国家的节能战略和政策,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和立法建议。注意研究北京市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的历史演变,北京市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北京市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的协调机制。

  2.将终端节能作为节约能源主攻方向,一是在工业节能领域开展节能的示范、节能规范的研究,工业和家用电器能效标准和标识的开发和推广;二是在建筑节能领域,将以建立建筑用能数据收集体系,制定建筑节能标准和政策,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三是在综合节能方面,研究《节能法》、节能融资政策的具体措施的实施等。四是根据我国《能源法》及《节能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北京市相关规划中确立的终端能源目标,提出完善北京市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体系的方案。

  3.研究节能的长效机制,在能源定价、能源统计、能源消费等方面借鉴国内成熟的经验和采用国际通行准则,促进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形成。

  4.分析与借鉴国外大都市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强分析其能效标识制度、器具能源效率标准、建筑物能源绩效指令、能源效率与能源服务业指令等。

  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是一个集科研、咨询、教学和培训于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以科学研究、学术队伍建设以及条件平台建设为重点。研究基地将紧密跟踪当前国内外能源危机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紧密围绕北京能源安全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力争尽快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开放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教育平台,积极推动首都北京的能源发展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将依托华北电力大学,通过三年的建设,达到如下目标:

  (1)成为北京市政府在能源发展决策方面的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中心。

  (2)成为北京高校与政府之间、北京各高校之间、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北京高校与企业之间、国内学者与和国外学者之间搭建能源发展研究的学术平台。

  (3)建设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的网站,成为北京市能源发展、节能方面信息查询与信息指导中心。

  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远期建设目标

  (1)成为北京市能源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和能源立法的咨询服务中心、科研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以及信息中心。

  (2)成为在国内和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的综合性和开放型的大型科研机构。

  (3)最终申报成功国家级的能源发展重点研究基地。